高二过秦论全篇课文_过秦论课文原文

栏目:文档 xx5515 浏览219次 标签: 高二过秦论全篇课文 过秦论 文言文 课文    

高二《过秦论》全篇课文原文 - 第1张 - www.h5wy.com

高二《过秦论》全篇课文原文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殽函为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译文

  秦孝公占据殽山,函谷关那样险固的地方(关隘),拥有雍州一带那样辽阔的地方,(秦国的)国君臣子牢固据守来(窥探)周王朝,(象卷席日子那样卷起,象用布包一样)有并吞天下,占领海内,控制全国的意图,吞并八方的野心。在这时,商鞅辅佐秦孝公,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修造防守进攻的武器,对外实行连横,来使诸侯各国相斗。于是秦国人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先辈的旧业,沿袭前人留下的策略,向南占领了汉中,向西攻取了巴蜀一带,向东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向北收取了险要的城池和地区。各诸侯国惊恐害怕,集会结盟来想方法削弱秦国,不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宝贝、肥沃富饶的土地,来招纳天下的志士能人,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结为一个整体。在这个时期,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君子,都既聪明智慧又忠诚守信,既宽厚道又友爱待人,既能尊敬能人,又能器重谋士,共同约为合纵,离散了秦国的连横,聚集了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力量。于是六国的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一班人替他们谋划;有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一类人沟通他们的意见;有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一些人统率他们的军*。他们曾经凭着十倍大的土地,上百万的军*,直逼函谷关去进攻秦国。秦国人敞开关口迎敌,九国的军*,徘徊着不敢前进。秦国没有耕费一支箭,一个箭头,可是天下的各诸侯国已经十分困窘了。于是合纵解散盟约破坏,各国争着割让土地去贿赔秦国。秦国有充足的力量利用他们的弱点,追逐败逃的军*,使无数尸体横卧,流淌的血可以使盾牌漂浮起来;趁着有利的形势和方便的条件,侵略诸侯各国,分割天下的土地。因而强国请求归服,弱国前来朝拜。

  传到孝文王、庄襄王,他们在位的时间很短,国家没有大事。到了秦始皇,发扬六代祖先遗留下来的功业,像挥动长鞭赶马那样来驾御天下,吞并了西周、东周,灭掉了诸侯国,登上了尊贵的皇位而统治全中国,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势震慑四海。向南方夺取了越族各部落的土地,把它改设为桂林郡和象郡;越族各部落的头领,俯首投降,听众秦国小官吏的摆布。秦始皇就派大将军蒙恬在北方筑起长城守卫边防,击退匈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到南方来牧马,已亡六国的遗民不敢拿起武器仇雪恨。

  于是秦始皇废除古代帝王的治国方法,焚烧各学派的著作,企图使百姓愚蠢糊涂;毁坏著名的城堡,杀害杰出的人物;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到都城咸阳,销熔这些刀箭,用它铸造成十二个铜人,来削弱天下的老百姓。然后凭借华山作为城墙,就着黄河作为护城河,依靠亿大高的华山,对着深不可测的黄河,把这作为坚固的屏障。优秀的将领,强劲有力的弓弩,把它险要的地方;忠实的臣子,精壮的士兵,投置了锐利的兵器,而谁敢把他怎么样。天下已经平定,秦始皇的心中以为函谷关中这样坚固,象是千里的铜墙铁壁,真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的万世不朽的基业。

  秦始皇死后,遗留下来的威望还震慑着边远的地方。然而阵涉是一个用破瓮做窗户,用绳子系门轴的穷苦人家的子弟,是一个耕田作奴隶的人,而且是一个被征调往渔阳守边的人;他的才能比不上平常人,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才能德行和陶朱、猗顿那样的财富;他出身于军*之中,却在田野里突然起义,率领疲惫困乏的士卒,带领几百人,转过头来,攻打秦朝;他们砍下树木做武器,高举竹竿当旗帜,天下的百姓象云那样集合拢来,象回声那样应声而起,担着粮食,如影随形体那样紧紧跟着。殽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起行动起来就把秦朝的统治推翻了。

  要说这时秦朝的统治力量,并没有缩小减弱啊。雍州的土地,殽山函谷关的坚固险要,仍然象从前那样啊。陈涉的地位,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九国的君王尊贵;农具木棍一类的东西,不比钩戟长矛锋利;被征发守卫边塞的戍卒,不比九国的军*强,深远的谋划,行军作战的策略,也不如从前的那些谋士。但是成功和失败却有不同,功绩事业也恰恰相反。试拿殽山以东的各国与陈涉比比长短和大小,比较一下权势和力量,那更不能相提并论了。但是秦国靠不大的地方,得到帝王的权势,统辖八州,而使同等的六国来朝拜,已经有了一百多年了;然后把天下作为家,把殽山函谷关作为内宫;然而一个人发动起义,帝王基业就毁灭了,皇帝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讥笑,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没有实施仁义,攻取天下守住天下的形势就不同啊。

注释

  1、秦孝公: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战国时秦国的国君,名渠梁。穆公十五世孙。他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富国强兵。

  2、崤函(xiáo hán):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函谷关,在河南省灵宝县。固,险要的地理位置。

  3、雍州:包括今陕西省中部和北部、甘肃省除去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青海省的东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带地方。

  4、周室:这里指代天子之位的权势,并非实指周王室。战国初期,周王室已经十分衰弱,所统治的地盘只有三四十座城池,三万多人口。

  5、席卷天下:与下文“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是同义铺排。席,像用席子一样,名词作状语。下文的“包”“囊”同此。

  6、八荒:原指八方荒远的偏僻地方,此指代“天下”。

  7、商君:即商鞅,约生于公元前年,死于前年。战国时卫人。姓公孙,名鞅。因封于商,号曰商君。先仕魏,为魏相公叔痤家臣。痤死后入秦,相秦十九年,辅助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富强。孝公死,公子虔等诬陷鞅谋反,车裂死。

  8、外:对国外。连衡:也作“连横”,是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实施各个击破的策略。“连衡”一句为虚笔,张仪相秦始于惠文王十年,即公元前年,是商鞅死后十年的事。

  9、斗诸侯:使诸侯自相争斗。斗,使动用法。

  10、拱手:两手合抱,形容毫不费力。

  11、西河:又称河西,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秦孝公二十二年(公元前年),商鞅伐魏,魏使公子为将而击之。商鞅遗书公子,愿与为好会而罢兵。会盟既已,商鞅虏公子而袭夺其军。其后十年间,魏屡败于秦,魏王恐,乃使使割西河之地献于秦以和。

  12、没:通“殁”,死。

  13、惠文、武、昭襄:即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惠文王是孝公的儿子,武王是惠文王的儿子,昭襄王是武王的异母弟。

  14、因:动词,沿袭。

  15、膏腴(gāo yú):指土地肥沃。

  16、要害之郡:指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重要的地区。

  17、爱:吝惜,吝啬。

  18、致:招致,招纳。

  19、合从:与秦“连横”之策相对,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从,通“纵”。

  20、四君:指齐孟尝君田文、赵平原君赵胜、楚春申君黄歇、魏信陵君魏无忌。他们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21、约,结。

  22、离,使离散。衡,通“横”。

  23、兼,兼并、统一。

  24、徐尚:宋人。

  25、苏秦:洛阳人,是当时的“合纵长”。

  26、杜赫:周人。

  27、齐明:东周臣。

  28、周最:东周君儿子。

  29、陈轸:楚人。

  30、召滑(shào):楚臣。

  31、楼缓:魏相。

  32、翟景:魏人。

  33、苏厉:苏秦的弟弟。

  34、乐毅:燕将。

  35、吴起:魏将,后入楚。

  36、孙膑:齐将。

  37、带佗:楚将。

  38、倪良、王廖:都是当时的兵家。

  39、田忌:齐将。

  40、廉颇、赵奢:赵将。

  41、制:统领、统帅。

  42、叩关:攻打函谷关。叩,击。

  43、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九国,就是上文的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逡巡(qūn xún),有所顾虑而徘徊或不敢前进。据《史记·六国表》载,并没有“九国之师”齐出动的情况,“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不尽合历史事实。

  44、亡:丢失,丢掉。镞:箭头。

  45、制:制裁,制服。

  46、弊:通“敝”,困敝、疲敝。

  47、亡:逃亡的军队,在此用作名词。

  48、北:败北的军队,名词。

  49、伏尸百万:这说的不是一次战役的死亡人数。秦击六国杀伤人数史书皆有记载,如前年击韩伊阙,斩首万;前年,破赵长平军,杀卒万。

  50、因:趁着,介词。利:有利的形势,用作名词。

  51、享国:帝王在位的年数。

  52、六世:指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

  53、御:驾御,统治。

  54、二周:在东周王朝最后的周赧王时,东西周分治。西周都于河南东部旧王城,东周则都巩,史称东西二周。西周灭于秦昭襄王五十一年,东周灭于秦庄襄王元年,不是始皇时事,作者只是为了行文方便才这样写的。

  55、履至尊:登帝位。制:控制。

  56、振:通“震”,震惊(粤教版已直接用所通假的字)。

  57、南:向南。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而统称百越,也叫百粤。

  58、俯首系颈:意思是愿意顺从投降。系颈,颈上系绳,表示投降。

  59、下吏:交付司法官吏审讯。

  60、北: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藩篱:比喻边疆上的屏障。藩,篱笆。

  61、先王:本文指的是秦自孝公以来六代君王。先,已死去的长辈。

  62、焚百家之言: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百家之言,诸子百家各学派的著作。言,言论,这里指著作。

  63、隳名城:毁坏高大的城墙。

  64、销锋镝:销毁兵器。销,熔化金属。锋,兵刃。镝,箭头。

  65、金人:《史记·秦始皇本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斤,置廷宫中。”弱:使(天下百姓)衰弱。

  66、亿丈之城:指华山。不测之渊,指黄河。

  67、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这两个句子用了互文的手法,应当理解为,“良将劲弩、信臣精卒,守要害之处,陈利兵而谁何”。信臣,可靠的大臣。谁何,呵问他是谁,就是缉查盘问的意思。何,通“呵”,呵喝。

  68、关中:秦以函谷关为门户,关中即指秦雍州地。

  69、金城:坚固的城池。金,比喻坚固。

  70、子孙帝王:子子孙孙称帝称王。帝王,名词活用动词

  71、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边远的地方。

  72、瓮牖绳枢:以破瓮作窗户,用草绳替代户枢系门板,形容家里贫穷。瓮,用瓮做。牖,窗户。绳,用绳子系。枢,门扇开关的枢轴。

  73、氓隶:农村中地位低下的人。陈涉少时为人佣耕,所以称他为“氓隶”。氓,古时指农村居民。隶,奴隶。

  74、迁徙之徒:被征发戍边的人,指陈涉在秦二世元年被征发戍守渔阳。

  75、中人:一般人。

  76、蹑足行伍(háng wǔ ):置身于戍卒的队伍中。蹑足,蹈,用脚踏地,这里有“置身于……”的意思。行伍,古代军队编制,以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故以“行伍”代指军队。

  77、倔:通“崛”,突起(粤教版已直接用所通假的字)。

  78、阡陌(qiān mò ): 本是田间小道,这里代指民间。

  79、赢粮而景从:担着干粮如影随形地跟着。赢,担负。景,同“影”。

  80、且夫:复合虚词,表递进,相当“再说”“而且”。小弱,变小变弱。

  81、耰:通“耰”(粤教版已直接用所通假的字),古时的一种碎土平田用的农具,似耙而无齿。棘:酸枣木。矜:矛柄,这里指木棍。

  82、铦:锋利。钩:短兵器,似剑而曲。戟:以戈和矛合为一体的长柄兵器。铩:长矛。

  83、及:动词,赶得上,追得上。

  84、絜:衡量。

  85、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故又以万乘代指天子。乘(shèng),古时车辆叫乘。

  86、序八州:给八州按次第排列座次。序,座次、次序,这里是排列次序的意思。八州,指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

  87、朝同列: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朝,使……来朝拜。同列,同在朝班,此指六国诸侯,秦与六国本来都是周王朝的同列诸侯。

  88、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猜您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待组词  撮组词  碱组词  熹组词  堕组词  苄组词  鄙组词  釦组词  污组词  恺组词  别组词  啼组词  铐组词  籁组词  芮组词  胼组词  篪组词  糜组词  起组词  度组词  妮组词  莲组词  簌组词  伞组词  阱组词  乡组词  宋组词  空组词  鹘组词  埠组词  腋组词  町组词  秀组词  拨组词  厕组词  颌组词  猾组词  障组词  殓组词  钒组词  大组词  掖组词  兵组词  偃组词  梆组词  圄组词  娜组词  哇组词  阒组词  雏组词  肋组词  栗组词  态组词  嚼组词  磅组词  励组词  队组词  醣组词  几组词  范组词 

单词查询推荐paternal是什么意思  harlequins是什么意思  internship是什么意思  sample是什么意思  racehorse是什么意思  undirected是什么意思  tragicomedy是什么意思  medicare是什么意思  precision是什么意思  disembody是什么意思  privileged是什么意思  minimization是什么意思  unemployment是什么意思  pane是什么意思  innovating是什么意思  conveniently是什么意思  odorant是什么意思  disembark是什么意思  dredging是什么意思  typically是什么意思  retaken是什么意思  overdose是什么意思  synchronized是什么意思  chromatic是什么意思  shortbus是什么意思  riyo是什么意思  without fail是什么意思  words fail me是什么意思  be available是什么意思  clus是什么意思 

反义词查询推荐少见多怪的反义词  长相厮守的反义词  不约而同的反义词  需要的反义词  才疏学浅的反义词  戚然的反义词  口眼喎斜的反义词  苦楚的反义词  伤害的反义词  授与的反义词  全神贯注的反义词  轻视的反义词  欣然的反义词 

近义词查询推荐老练的近义词  互市的近义词  少见多怪的近义词  不约而同的近义词  欣然的近义词  人格的近义词  规律的近义词  伤弓之鸟的近义词  脆而不坚的近义词  美轮美奂的近义词  锲而不舍的近义词  学校的近义词  独身的近义词  轻视的近义词  才疏学浅的近义词  戚然的近义词  口眼喎斜的近义词  苦楚的近义词  伤害的近义词  进行的近义词  全神贯注的近义词  成语的近义词 

成语查询推荐两厢情愿  千金买赋  大寒索裘  饥肠辘辘  照萤映雪  道不相谋  一元复始  放之四海而皆准  驰马试剑  一潭死水  五劳七伤  覆窟倾巢  傲然屹立  狐奔鼠窜  枕石寝绳  多历年所  依然故我  牝鸡晨鸣  形禁势格  造微入妙  慢条斯理  谢家活计  重床迭屋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逐日追风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名扬四海  睁只眼,闭只眼  亦庄亦谐  整军经武 

笔顺查询推荐篔的笔顺  聚的笔顺  噙的笔顺  浯的笔顺  逆的笔顺  住的笔顺  们的笔顺  化的笔顺  肝的笔顺  薺的笔顺  立的笔顺  歙的笔顺  惰的笔顺  涞的笔顺  殓的笔顺  瘰的笔顺  箪的笔顺  筆的笔顺  屈的笔顺  治的笔顺  訾的笔顺  悯的笔顺  鼋的笔顺  庐的笔顺  鲵的笔顺  賴的笔顺  報的笔顺  無的笔顺  盗的笔顺  訊的笔顺 

歇后语查询推荐蛇吃黄鳝的歇后语  猴子爬树的歇后语  坛子里的咸菜的歇后语  铁桶里放鞭炮的歇后语  脱了旧鞋换新鞋的歇后语  瞎子进书房的歇后语  下雪天穿裙子的歇后语  咸菜缸里的秤砣的歇后语  咸鸡蛋的歇后语  屋脊上蹲个猫的歇后语  桅杆上吊布袋的歇后语  橡皮棍子做旗杆的歇后语  小木匠干活的歇后语  狗尾续貂的歇后语  老王卖瓜的歇后语  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歇后语  鸡蛋碰石头的歇后语  吃了秤砣的歇后语  潘金莲熬药的歇后语  苍蝇采蜜的歇后语  野猪拱红薯的歇后语  酒杯里洗澡的歇后语  屎壳郎打哈欠的歇后语  千层鞋底做腮帮子的歇后语  癞蛤蟆跳悬崖的歇后语  铁匠生炉子的歇后语  头顶橄榄核 脚踩西瓜皮的歇后语  铁匠拉风箱的歇后语  梭引红线穿绿浅的歇后语  铜叉碰铜锣的歇后语